登录注册 123旅游欢迎您!在旅行中寻找最年轻的自己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旅游景点 > 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编辑:zhf 时间:2018-04-11 11:21:32 浏览量:

聚仙峡是一处充满了人文魅力的景区,这里的一切都带着史无前例的张力和魔力,这里的绿色植物和各种花都非常丰富,绝对休闲度假最佳的地方,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攻略。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山顶上的黄色

农历二月一十八,发小齐赴聚仙峡。

松涛凌空紫荆香,石门过溪文脉源。

仙姑洞前峰林立,天安门峰更烂熳。

南庭石瓮流水响,人工大坝气万千。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山中石门人工造

石门儿一一因形如一道门而得名,是聚仙峡里,最后通向后山村寨的一道狭隘屏障,下边常年有小溪流水,传说此处原来山根相连,十分险峻,人要通过很危险,清朝时,后山笔架庄出了一个进士,当了甘肃的巡府,每年省亲都要走聚仙峡谷,因为骑马抬轿,需开山通路,披荊斩棘,有一年,在此处开山,石匠白天开了,晚上石头又愈合了,进士就让连夜开石,结果石头上都流血了,才开出这道石门儿,当地人讲,进士割断了自家祖坟的风水,从此这一家在没有出什么人物,因此石门儿的名声也久久相传。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新旧石门对比

近年来,修了一条穿越聚仙峡的柏油马路,在石门儿的北山腰又挖了一个道沟,新路绕过了石门儿,进山的路更为宽敞、捷近、便利、通畅。下边的石门儿便少有了人的问津,只有哪静静的小溪日复一日地悠悠的流淌。在落日的余晖照映下,石门儿显的尤为寂静而沧桑!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长满仙气的白皮松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聚仙洞前的山峰

沿石门儿向东,是一个叫"三孔窑"的地方,在很久以前尚有人在此居住,采些山货,方便过路人休息喝水打尖,背着三孔窑的绝壁上有一天然溶洞,传说为当地石明一姑姑在此坐化成仙,俗称石明姑姑洞。

以前,每当天旱少雨,周围村子的人就会敲锣打鼓来祈雨,据说很灵验,等村里人回到村,后山就会起云打雷,风雨紧接而来,我们小时候在此拾柴见过一次,胆大的曾爬着绝壁上过哪个洞。

哪天下雨没下雨我忘了,去年我约几个好友上过一次,路太险了,半山腰有些石碑,洞中泥塑尚在,已很少有人来焚香许愿,有人专门修了一下山路,听说也有人准备开发,但我在半山腰见到石碑前长出的一棵奇松(如图),还是很好奇,尽管知道这是一种畸生树,但生长在这个地方,却增加了几分神秘,有道是,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,为此我推断我们这座山也是一座灵山,神山,期待她荣光再现。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醋似天安门的神山

再向东走半里,山沟的河面相对广阔了许多,南山上一座山峰形如北京的天安门,多年以前,山顶上松栢树较多,墨绿肃穆,郁郁怱怱,山顶下的青石绝壁黑白相映,层次分明,山腰中间多为灌木丛,紧拥山峰,最下面原有古人开垦的几块梯田,一直闲置,长满奇花异草,春来之时,百花盛开,五颜六色,鸟语花香,景色尤为美丽壮观。

过了天安门,原有一小山峰,我们叫和尚坟儿,小时候上山砍柴,上去要走一之字形山道,路上满是大小不一的石灰岩石块,记得上山时都会在山坡上背一两块路石,上了山顶堆积一处,稍作休息才继续赶路,据说若上山不背石块,一天会不顺利,今天想来,可能是前人想的一个好办法,大家都来把山路上的石块拾走,回来才不会容易滑到,这种说法其实与和尚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,不过此处还真有和尚坟,听说前几年曾被人偷盗,也不想想,几百年前生活这深山老林的一个和尚会有什么呢,现代人真容不下古人一丁点的清静嘛,今天我们为后辈子孙着想,会有什么意义呢,这种现实讽刺,真值得今人思考与反思。

下到和尚坟山峰底,就能见到南庭了,午阳河(其实这是午阳河的分支流)向南延伸四五百米,冲到南山根打了一个九十度的弯,折向东北方向,常年累月的河水冲涮,一是在南山根下形成高十几米,深八九米,长百十米的崖洞,成为山鸟筑巢的乐园。二是河面裸露出几千平方米的高底不平的青石板场地,青白干净,河道中间清水长流,大小水潭清澈见底,大热天气,在此休息乘凉,玩水戏耍尤为惬意。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南庭下的水塘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石瓮中看不见流水却有流水声

午阳河经过南庭后,河道慢慢变仄,突然折向东,直流而下,冲出一个深不见底的石瓮,以前石瓮上边周围长满树木花草,石瓮中常年有积水,人是不敢轻意接近的,现在因为河水渐小,特别是开山修路,河道中增加很多碎石泥土,已将石瓮填平,植被也破坏不少。

这次我终于有机会亲临其景,拍下了少年不敢就近的神秘石瓮(如图),而心情却十分复杂,虽然它已不是我梦想中的石瓮,但站在石瓮上,我能清晰的听到石子下潜水流动的声音,汨汨作响,仿佛在呻吟,仿佛在低唱,自然环境的变化,非人力所为,可人们又做了些什么呢?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上世纪六七年代人造峡口石坝

向东过了石瓮后,河道再走一之字弯道,就冲出了山谷,进入黄土丘崚地带,首当其先的绕过我的村庄,再进入汾河,汇入黄河,最后归入大海。

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现在想来真是一个敢想敢干,战天斗地的时代,我们这个不到两千人口的小村庄,规划过一个农村建设的新蓝图,我亲眼见到过村里自制的沙盘,就象打战时军用的沙盘地图,听过一次讲解,村庄的南北山丘,青山绿水,河流潺潺,层层梯田,树木葱葱,一片生机勃勃。

首先在出山口建一石坝拦洪蓄水,然后根据海拔高低,山丘走势,在村子的南北修四五条引水渠,水就可以经过我村的脚底,村中央,村庄山头流过,灌溉我们村一半以上的土地,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,可惜不知什么缘故最后不能建成,(有说法是地理原因不存水地漏)令人惋惜!

当我村民创造的奇迹仍然值得传唱,修成的三条引水渠,曾浇灌土地多少年,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我村的河滩地还很多,土肥水美,生产的粮食哪时已亩产过千,特别是夏秋季,每当暴风雨过后。

田里都是抢水浇地的动人场面,秋季多雨多水,沟渠长流水不断,人们渠边淘菜洗衣,胜似江南水乡,其功主要在眼前这末建成的石坝,全靠我村民发扬愚公精神,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每年冬天农闲时期。

全村青壮年就在山根安营扎寨,靠双手,用简单的劳动工具,花费近十年的时间,烧灰砌石,建成长五十多米,宽近三十米,高十多米的梯形石坝,后来随停工待建,但它成功地拦截了咆哮而下洪水,泥石流,保全了沿河的村庄与良田,据我近距离观察,其坚固远非今日钢筋水泥可比,其工程量也远非一个村庄农民所为,我去过很多省县,至少尚末发现有哪个村镇在哪个年代会建成如此工程,堪称人间奇迹,至今她发恽的拦洪动能仍然不可估量,值得我们骄傲自豪。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怪石林立的河道

聚仙峡游记攻略

通向山外的大道

今天,约几个发小回到聚仙峡转了一圈,匆匆而来,匆匆而去,童年的记忆虽然美好,山中的故事也很神奇,权作一点记录,随着道路的开通,进山出山会更为方便,发现其美的人会越来越多,对聚仙的认识会更深更透,相反破坏也会增加,谨希望家乡人们倍加珍惜,爱护这里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,守护好家乡,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,这才是真正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所在!

当地美食

留言跟帖

(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场)

网友评论